新闻资讯

集团主营钡盐、锶盐、锰盐、新能源、新材料、天然色素、文化产业、物流、进出口贸易等,从规模来讲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碳酸钡、亚洲最大的碳酸锶、世界第三大电解二氧化锰生产企业。
关于青岛市李沧区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一期工程修复效果评估的公示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1-10 08:44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青岛红星化工厂为青岛红星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全资国有企业,1959年开始从事铬盐生产,1991年3月按市政府要求停止了铬盐生产,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停产企业。铬盐停产后,红星厂尽管亏损,但一直没有放弃环保责任,先后投资200多万元用菱镁板对铬渣山进行了全面覆盖,组建了铬渣渗滤液处理装置及清污分流,基本解决了铬渣的扬尘及地表水的渗透。
关于青岛市李沧区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一期工程修复效果评估的公示
【概要描述】 青岛红星化工厂为青岛红星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全资国有企业,1959年开始从事铬盐生产,1991年3月按市政府要求停止了铬盐生产,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停产企业。铬盐停产后,红星厂尽管亏损,但一直没有放弃环保责任,先后投资200多万元用菱镁板对铬渣山进行了全面覆盖,组建了铬渣渗滤液处理装置及清污分流,基本解决了铬渣的扬尘及地表水的渗透。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1-10 08:44
- 访问量:0
详情
青岛红星化工厂为青岛红星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全资国有企业,1959年开始从事铬盐生产,1991年3月按市政府要求停止了铬盐生产,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停产企业。铬盐停产后,红星厂尽管亏损,但一直没有放弃环保责任,先后投资200多万元用菱镁板对铬渣山进行了全面覆盖,组建了铬渣渗滤液处理装置及清污分流,基本解决了铬渣的扬尘及地表水的渗透。
2004年3月,在市政府、市环保局的组织协调下,青岛钢厂以铬渣作为辅料替代白云石烧结炼铁进行攻关试验,在烧结炼铁装置上实现工业规模化进行铬渣治理。截至2007年5月,累计堆存的21.2万吨铬渣和含铬垃圾已全部综合利用完毕。
2012年,由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开展“青岛红星化工厂铬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及初试工程”研究工作,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了场地修复治理的目标值,并根据目标值估算了修复工程量,初步进行了修复技术筛选与初试,该项目于2012年12月通过了专家评审与技术验收。
2014年6月,山东省环保厅根据环保部要求,在《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国家备选项目,青岛市环保局组织申报了“青岛红星化工厂铬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示范项目。
铬污染场地位于红星厂区东侧,污染场地总面积3.73万m2,总修复土方量估算达13.89万m3。从资金安排、修复周期考虑,工程分期进行,一期工程修复面积约1.18万m2,修复土方量4.43万m3。
根据城市规划,红星厂污染场地土地利用性质为三类工业用地,风险评估确定的土壤修复目标值为六价铬64mg/kg。修复主要通过药剂还原,将土壤中残存的六价铬还原固化为三价铬,对六价铬污染土壤进行原地异位修复,修复后将土壤回填、绿化。
2018年1月,一期工程完成了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处理土方量约4.3万m3,土方全部检测合格并回填。2月份由红星厂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了验收评审,项目验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出具了《修复效果评估报告》,对修复效果予以认可、通过,一期工程宣告结束,现对修复效果评估予以公示。
(注:因文件上传限制,此处仅将修复评估结论予以公示)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